宜興紫砂壺經典款宮燈壺

紫砂壺經典款宮燈壺

宮燈壺

宜興紫砂壺中的經典款式,宮燈是懸掛在廳堂樑上的照明燈具,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統一天下建都洛陽後,為慶賀功業,在宮廷裡張燈結彩、大擺宴席,盞盞宮燈各呈艷姿,之後宮燈的製作技術傳入民間,並融入陶瓷造型中。作為紫砂壺的經典,宮燈壺起源則較晚,

宮燈壺其造型始於清代雍正年間,它的原型是以燈籠,相傳為屯頭村一老漢設計,後來屯頭燈籠被一縣級官員進貢到宮中,屯頭燈籠被定為貢品取名貢燈,成為皇宮專用品,後來人們把“貢”字換作“宮”字,就成了現在的“宮燈”,宮燈壺就是根據此種燈籠設計而成,多以方器或圓器造型出現,整體外觀造型讓人感覺清新自然,古典優美,氣韻高雅,這不僅符合古代人們的審美觀,在這現代化也是令人喜愛。

  宮燈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,可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符號。

 

  宮燈壺,其茶壺外型為高頸髙圈足,嵌蓋鼓起,圓柱鈕,三彎長流線條優美,大圈把,高頸,珠形鈕,壺蓋與壺口密合允當,融為一體。整器氣韻壯碩軒昂,比例協調,不附加裝飾,僅以器形身線的變化加強裝飾效果,式度優雅,體態昂然,無不佳妙。造型氣度渾厚,比例協調,不附加裝飾,僅以器形身線的變化或開光加強裝飾效果,更能凸顯細膩的紫砂泥質感

紫砂壺經典款宮燈壺

 

方型的宮燈壺造型的美

壺整體大氣端莊,如六方形態貫穿壺型始終,不僅方中藏圓、線面挺括平正、輪廓線條分明,更給予人們乾淨俐落、明快挺秀之感。壺體高挺有力,整體似一古雅的宮燈可謂惟妙惟肖;茶壺身由六面組合而成,削肩、高頸、壺腹鼓出,突顯張力,腰部內斂、平底穩健,線條蔓延並貫穿整個壺身,壺口與壺蓋均呈六方形,上下劃一、對稱一致,壺蓋方向均可任意變換、同時,壺體各部位也做到與主體的對應,三彎流、大耳把、珠形鈕均設計成六方形,相應相稱,充分演繹出六方器型的高遠風範。這款壺造型工藝遵循傳統方器規則,將六方壺的韻味表現得淋漓盡致,營造出古雅、規則的藝術氣息。